矗七十歲才接觸石雕藝術創作,創作力驚人,年輕人都自嘆弗如。作品特色古樸有趣,透露出反璞歸真的童趣,被外界譽為澎湖洪通,與呂石養並列為素人雕刻家的代表性人物。 民國八十六年初,因在縣立文化中心承包工事的機會,一次偶然的機緣中,結識另一澎湖著名素人石雕家呂石養先生,尤其啟蒙並接觸石雕藝術的思想。無師自通的呂福氣,創作全憑靈感,由於其生活經驗豐富,隨手拈來都是源源不斷的創作題材。經過其巧手整理後,每日仍創作不輟,而其子呂武田幫忙整理砌成硓古石人頭圍牆,作品仍多得連家中百餘坪的庭園空間都放置不下,必須延伸至住家道路兩旁,每每引起路過遊客的驚豔,常駐足圍觀或拍照留念,儼然成為林投新興的觀光景點。
(西元一九六二年)澎湖縣龍門港人。高中畢業後即開始從事珊瑚雕刻,後破窠臼而出,尋求更寬廣的創作空間,而與文石結下不解深緣。他的創作風格定位在學院派及素人藝術之間,在理性與隨心所欲中,呈現內心感情的湧動。 在素材的處理上,他極力避免以人為的鑿工破壞原石的樸拙,除非為了彌補石本身天然的不足。他說:『我不為雕課作品而雕,我只為雕塑感感動而動刀。題材以生活為主,近年來在文藝獎項屢拔頭籌的作品則是一系列的親子感動。頗有主張的他,並不因此而自得意滿,反而謙虛內蘊,不斷地以心、以眼細觀、揣摩,以手觸摸廣大無垠的雕刻世界。三十而立的年紀,正有一片留白的天空在靜待他刀筆的揮灑。
(西元一九五二年)澎湖人,十六歲即開始從事珊瑚雕刻,七十三年間開始嘗試文石雕刻,以小雕、藏書章、墜子為主,具傳統手工藝之美。雕刻素材的應用十分廣泛,舉凡澎湖玄武岩、文石、義大利文石之特性,都能巧妙應用。在生活態度上是位十分自足的雕刻師。